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蚂蚁金服陈亮:用科技帮助百姓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日期:2018-09-08 10:53:00     来源:新华网    浏览:27    评论:0    
核心提示:蚂蚁金服陈亮:用科技帮助百姓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近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与蚂蚁金服举行座谈会,共同聚焦品牌建设,双方将重点围绕“移动支付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企业”等方面的全球化推广展开研究和合作。

会后,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陈亮在接受新华网科技频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蚂蚁金服正通过“技术+开放”的方式,渗透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致力于为百姓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同时赋能小微企业,帮助其更好的的获得金融服务。

帮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科技服务

蚂蚁金服起步于 2004 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 年 10 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作为一家旨在为世界带来普惠金融服务的科技企业,蚂蚁金服以“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为使命,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今年6月,蚂蚁金服完成新一轮总额达140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纪录。

据蚂蚁金服介绍,14年来,该集团打造了一系列国民级产品,支付宝用户超过7亿,大众理财产品余额宝用户超过4亿,网商银行已经服务了超过1100万的小微企业,累计贷款金额1.8万亿。

“这些成就背后都是科技的力量,从当年的担保交易、快捷支付,到现在的刷脸支付、区块链技术,很多人觉得蚂蚁金服有个‘金’字,是一个金融企业,其实我们的核心是一个科技型企业。”他称。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建设。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形式,并且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此陈亮表示,“从支付宝诞生开始,我们就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帮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他介绍,蚂蚁金服通过“技术+开放”,合作了大量生态伙伴,包括金融、政务、医疗健康、小微商家、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

他具体介绍,从做互联网支付开始,蚂蚁金服首先帮助所有的用户实现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商务,帮助了生活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文化的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今天,中国的用户无论身何处地,都可以买到其他地方的商品。这是蚂蚁金服的第一步。

其次,蚂蚁金服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老百姓生活中排队难、办事难的问题。2008年开始,蚂蚁金服开始与各地机构合作,2015年,支付宝又推出了“城市服务”,已经渗透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办理水电费缴纳、车辆违章查询、预约在线挂号、出入境进度查询、结婚登记预约等服务。如今,支付宝已在全国367个城市已开通服务。

第三,蚂蚁金服还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帮助百姓出行更便捷。比如,用一部手机就可以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而不需要再用零钱来买票。

蚂蚁金服还通过芝麻信用推广了免押金的方式,帮助中国近6000万用户享受到这一服务,省去押金共计5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如今百姓对参与公益捐赠和环保事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蚂蚁森林让中国超过3.5亿的用户通过比较简单的方式参与环保事业,这些用户帮助中国很多荒漠化地区种植树木已经超过了5500万棵。目前,已有7亿笔爱心捐赠发生在支付宝上平台上,另有几十万人在支付宝上登记了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

“我们希望,通过蚂蚁金服的技术与平台,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帮助他们去实现更好的愿望。”陈亮称。

帮助小微企业获得更好金融服务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陈亮表示,蚂蚁金服也注意到了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其中之一就是获得资金比较困难。因此,蚂蚁金服从2009年开始,把小微企业的发展作为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用技术和开放塑造了中国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模式。今年,蚂蚁金服宣布了“凡星计划”,将面向行业全面开放“310”模式,“未来三年,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一起,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通过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蚂蚁金服发现小微企业还有更多诉求,如保险、信用、理财等服务,在蚂蚁金服的平台上,这些服务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在手机上快速获得。

陈亮表示,蚂蚁金服希望能够利用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一起,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整套其所需要的各类金融服务。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770.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