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日期:2024-11-21 20:35:07     浏览:0    评论:0    

今年以来,在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就业稳定增长、失业率平稳回落,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下一步如何做好稳就业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帮扶重点群体就业?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

记者:今年经济运行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请问就业形势怎么样?人社部采取了哪些稳就业举措?

王晓萍: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保持基本稳定。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9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基本稳定、持续好转,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3297万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增收。

这一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党中央、国务院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各方面加力推进,广大企业家和劳动者努力进取,为就业局势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有力支撑了就业改善。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国务院及早明确了今明两年到期阶段性政策后续安排,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恢复和扩大消费等方面推出一批有效举措,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拉动就业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服务业加快恢复,三产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55.1%,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带动力不断增强。就业形势的总体改善,也印证了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二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为就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稳就业政策调整优化,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实施,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拓展,一次性扩岗补助及时重启,形成了稳岗扩就业的系统性、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2000亿元。三是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扩面增效提升了匹配效率。“大数据+铁脚板”的就业服务模式持续打造,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高频率开展,市场岗位信息更加丰富,市场匹配效率不断提升。“技能中国”行动深入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超过1300万人次,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一大批青年劳动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四是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兜牢了民生底线。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抓早抓实抓细,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深入实施,市场化就业机会和政策性岗位稳中有增。就业援助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就业得到积极保障,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五是劳动者自立自强激发了就业市场活力。我国劳动者历来具有勤奋、务实、肯干的优秀品质。许多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从事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既彰显了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也为就业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从走势看,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将持续巩固,稳就业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我们对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充满信心。与此同时,市场岗位需求总量虽然多于求职人数,但与老百姓对工作收入、社会保障、稳定发展等方面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奋斗。

记者:就业局势保持稳定来之不易,请问人社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持续巩固就业恢复向好态势。

王晓萍: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以促进供需匹配为关键,以夯实基层服务为基础,以推进数据赋能为支撑,以加强监测预警为底线,加快构建部门协同、系统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推动就业局势持续好转,为巩固经济稳定回升态势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全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坚持目标优先,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工作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坚持政策优先,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坚持保障优先,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全力促进市场供需匹配。着力引导需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优化供给,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大力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大规模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重点群体的专项培训,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三是全力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强化基层治理,构建壮大基层社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升便民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就业需求的“家门口”服务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将就业管理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对就业任务重、百姓需求量大的社区加强力量配备和资源倾斜。强化便捷高效,健全多元化专业化基层就业服务体系,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四是全力推进数字赋能就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覆盖劳动者求职就业创业全过程、横向纵向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快业务重塑,推进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用工、人才人事工作协同,通过业务联动、数据共享、实名管理,精准落实政策、科学服务决策、主动防控风险,打造“拿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的工作新模式。

五是全力加强就业监测预警。注重兜底保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着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注重底线思维,健全形势监测、趋势研判、风险预警、即时响应的风控体系,坚决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等重大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记者:如何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王晓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近年来,我国青年人口总量稳中有增,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增加,促进就业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把握青年特点和就业工作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促进并重、需求引领与供给优化并举,不断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在工作格局上,注重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紧密结合。一方面,坚持市场就业导向,强化政策激励经营主体吸纳就业,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型消费等领域的知识型、管理型、技能型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稳定公共部门岗位供给,加大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开发科研助理、社区服务等就业岗位。

二是在方式方法上,注重将普遍服务与精准施策紧密结合。一方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均衡可及水平,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无论在户籍地、学籍地、求职地,无论是离校前还是离校后,都可以享受到均等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特色,落实“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统筹好各项招聘招录时间,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培训见习机会,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

三是在能力提升上,注重将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养紧密结合。既对接当前所急,针对毕业生等青年能力与企业需求错配的问题,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也要服务长远所需,针对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需要的错配问题,协同教育部门健全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联动机制,加快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四是在服务供给上,注重将数字赋能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顺应青年特点,通过数字赋能改进服务手段,将服务阵地向线上拓展,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更多便捷化的线上服务。同步夯实线下服务根基,“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方式相结合,健全主动联系、按需服务、定期回访机制,更好促进青年就业。

五是在观念引领上,注重将尊重意愿与加强引导紧密结合。尊重青年人的意愿,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青年,提供项目推荐、场地支持、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扶持,完善促进灵活就业的激励政策和安全保障措施。同时,加强正面宣传、见习实习、政策激励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更好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在投身国家重大战略中追逐人生梦想,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发挥聪明才智,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创造青春业绩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56315.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