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这样的重大部署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可谓一举多得。
以旧换新,是为新设备、新产品腾出地方,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么,“旧的”如何去、去到哪儿合适呢?
本轮“以旧换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方案》要求,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有句话说得好,废品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应当看到,加强回收循环利用,对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增强资源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一样,回收循环利用也是一个“大产业”。今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
把“钱景”变为“实景”,还需进一步打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比如,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就难在信息安全没保障,智能手机绑定了大量个人信息,在没有针对性的监管环境下,信息安全存在隐忧,因而不少人的态度是“宁愿闲置也不卖”。进一步来讲,无论是“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还是“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政策层面已给出了具体指导。对相关部门来说,要统筹协调和全过程管理废弃物产生、回收、运输、加工利用、无害化处置等多个环节,也要加强回收行业管理,依法打击回收和二手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本轮“以旧换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对业内相关企业来说,应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以二手手机交易为例,可以通过自建平台,以上门回收等多种方式,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实现以旧换新;也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电子产品质量评估和验机服务体系,并借助大数据等机制,让价格更透明、售后服务更完善。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积极性,扩大商品流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