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国内证券私募机构定期业绩数据持续“淡出视野”的情况,在私募圈引发关注。
此前,曾有第三方机构表示,“要进一步观望政策落地情况”。不过,目前对单家私募或所有监测私募的业绩展示,大多数市场主流机构近期已全面暂停了相关信息的“非公开发布”。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最新了解到,5月以来,多家机构逐步减少了国内私募机构的净值数据、业绩数据定期发布(相关数据更新频率一般为周度或月度)。6月以来,券商机构的相关私募数据已难觅踪影。
据记者不完全监测,截至本周(6月17日至21日当周),除极少数自媒体还能搜索到部分头部、腰部量化私募的业绩数据外,以往券商、第三方定期发布的私募业绩数据基本已全部暂停。
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政策相关规定,除已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合格投资者、符合规定的基金评价机构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即私募机构)不得向不存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委托关系的机构或者个人提供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除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与其签署该基金代销协议的基金销售机构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展示和传递基金净值等业绩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在此背景下,该机构以往的私募净值发布,预计将在私募运作指引等政策落地之后停止。
据记者了解,从满足监管规定、达成合规的角度出发,近期有第三方机构开始寻求相关可行的办法。其中的一大重点方向是,与此前没有进行私募产品代销业务合作的私募机构,尽可能签署产品代销协议,以满足监管的要求。据记者了解,这一情况至少已持续了一个月时间。
早在5月中旬,就有不止一位三方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公司的一大核心工作,就是和以往未有代销合作的私募机构,签产品代销协议”。
此外,上海两家有一定资产管理规模的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券商机构对私募业绩定期监测数据的发布,已经非常谨慎。即便是在大资管行业内,相关券商当前也已很少向券商同业、渠道机构、机构投资人进行“非点对点”的提供。
综合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一方面,对于私募产品严格在合规要求下的“封闭性发布”,业内人士整体非常认同其对证券私募行业的规范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私募行业“整体面上的业绩基本数据”,一些机构投资人在私募业绩数据参考上,可能面临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