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稳”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在实践中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为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邢正军表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确保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稳”和“进”相辅相成。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稳中求进的本质,是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坚持“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推动“进”,就是要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在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既不能一味求稳,也不能急于冒进,而是要以“稳”促“进”,以“进”保“稳”。
如何用稳中求进指导今年经济工作?邢正军代表认为,对地方政府来说,要全力稳增长、聚力强产业、倾力促开放、着力优环境。比如,稳增长方面,连云港将推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强产业方面,连云港将聚焦六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促开放方面,连云港将以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为引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东西双向开放,不断扩大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优环境方面,连云港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不断激发政企同心拼经济、促发展的澎湃活力。
齐向东委员建议,要通过3个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的稳定性、透明性、公平性与可预期性,持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持续健全企业减负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坚定市场信心,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地,引导企业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抓住契机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大力度的改革、高强度的研发和深层次的开放中激发“进”的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吉亚矫)
激发“进”的动能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动能,延续“好”的态势,我们就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这是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曲永义表示,以进促稳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更高水平的发展观和安全观,体现出稳和进、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表示,以进促稳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
“以进促稳,‘进’是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进”,以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进”,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要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上“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进促稳,抓住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乘胜而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曲永义委员表示,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力,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重点。他建议,下一阶段,要加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深化改革,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继续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在开拓进取中筑牢根基,在循序渐进中破解难题。”张连起委员建议,下一步还要用好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包括评估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袁 勇 李子娇)
把握好立与破的关系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也要坚持有效的工作方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具体经济工作中,应该“立”什么、“破”什么?引发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泰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黄代放表示,“立”意味着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通过这些“立”的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确保发展方向和目标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破”要求我们敢于破除一切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去除落后产能、打破市场壁垒、改革不合理的政策规定等,以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勇气,为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扫清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闵卫东表示,从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角度来说,“立”是确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借助颠覆性和前沿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催生未来产业的新业态和新赛道;“破”是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资源依赖型、低效率的老旧技术和传统产业。
在先立后破过程中,“立”什么、“破”什么,需要根据产业和市场发展变化来调整。全国政协委员、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新光认为,在战略性新兴领域、高科技领域,不仅对具备新质生产力潜质的要素要坚决地“立”,更要对阻碍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存量果断地“破”。
“立”与“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立”与“破”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闵卫东代表表示,先立后破意味着既要注重科技的突破与应用,又要以市场和生态的建设为后盾,建立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守正创新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表示,以所在公司为例,现在要主动求变,扩大原料和医用产品的规模,稳步培育新质生产力,把生物技术“立”起来,把落后技术和产品淘汰掉。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各领域改革,客观上都要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黄代放代表认为,绝不能“未立先破”,以免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必须在“立”的基础上推进“破”,通过创新驱动和制度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方法论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