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累计发行7只二级资本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大增与当前商业银行急需提高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密切相关。
为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考核要求,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相关公告,合计发行规模共计不超过2600亿元。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首只TLAC债券有望面世。
发债规模同比大增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已累计发行7只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
具体来看,国有大型银行成为发行“大户”,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完成发行700亿元、600亿元、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其中,农业银行已发行债券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规模为350亿元,票面利率为2.76%,在第5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品种二为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规模为350亿元,票面利率为2.80%,在第10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还有多家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待发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显示,今年以来,相关派出机构已同意浙江舟山普陀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同意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6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同意天津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5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同意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发“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2月27日,仅有1只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发行主体为长兴农商行,规模5亿元;同期有3只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70亿元。
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将面世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主要有内源性、外源性两大渠道。其中,内源性渠道主要是利润转增,外源性渠道包括发行股票、二级资本债券、永续债等。在商业银行密集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同时,还有多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公告表示,拟于今年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规模共计不超过2600亿元。
1月26日,中国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分批次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规模的减记型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此后,农业银行董事会同意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2月29日召开的工商银行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也将讨论提请股东大会批准该行发行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
近年来,我国工、农、中、建四大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根据光大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14.8%、13.3%、12.6%、13.6%,静态来看,在不考虑使用豁免规则情况下,上述银行距离2025年初TLAC风险加权比率不低于16%的达标要求均有一定潜在缺口。
业内人士认为,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提升损失吸收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在提高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稳健性,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光大证券分析,结合过往二级资本债发行节奏看,预估今年上半年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完成首单发行概率较高,最快或于今年一季度末左右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