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和潜力 发展前景光明

   日期:2023-10-06 09:47:12     浏览:2    评论:0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时作出明确判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展现出抵御短期波动、赢得长远发展的潜力和活力、韧性和后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继续巩固。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如何理解当前经济形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张俊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比上月有所放缓,但总体来看,生产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总体延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应看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上述论断为科学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从1998年扩大内需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实施“四万亿”投资计划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再到2015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三期叠加”,我国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虽有诸多困难,但更要看到有利因素,我们有能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有信心保持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乐观预期,从而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提供的政治基础、组织保障和正确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宪法修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决议,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党和人民指明前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经济动力转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长动力强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中国制造2025”、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新型举国体制已具雏形,对于我国更有效统筹相关资源、有效缓解国外技术“卡脖子”,并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人口总量已达峰值,但劳动年龄人口仍维持在高位,加上高素质人才数量持续快速增加,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呈快速增长态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重大科技突破大量涌现,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在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有效化解外部冲击。从需求角度看,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GDP超1.2万美元,市场规模庞大。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有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产业体系十分完整,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这就使我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拥有广阔回旋空间,当国际市场销售不畅时可以转向国内市场,国外供给遇阻时可以通过发展产品替代缓解供给瓶颈等。

四是对三重压力的认识持续深化,应对措施快速优化升级。党中央围绕稳定经济运行大盘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全社会对三重压力及其深层次矛盾的认识更加充分,相关的政策讨论也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更加重视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加重视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更加重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全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等。目前这些措施正在落地见效,将转化为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的强大力量。

当前经济运行不存在通缩

价格阶段性处于低位,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

黄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字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受国内能源价格降低、居民消费物价总体回落、汽车行业降价促销以及输入性、周期性、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跌0.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4.4%,引发对我国经济前景担忧,甚至有声音认为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所谓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价格普遍下降,致使家庭和社会资产减值,债务人负债事实增加,从而导致经济进入衰退通道,最终造成经济瘫痪。显然,我国经济增长成果与事实明显异于通货紧缩界定的典型特征,经济与社会发展依然呈现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情况看,经济运行整体上在恢复,从货币条件看,广义货币增长、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从价格看,7月份CPI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一是食品价格由上涨转为下降。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7%,上月为上涨2.3%,影响CPI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6%,降幅比上月扩大18.8个百分点。

二是上年同期的基数较高。上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年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这些是影响CPI同比转降的主要因素。尽管7月份CPI同比转降,但是从环比来看是由降转涨,为今年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之后的首次上涨。

下阶段,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供求关系有望逐步改善。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逐步消除,CPI同比涨幅将逐步回到合理水平,依据如下。

其一,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增长动能逐渐恢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承压前行,整体回升。从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布的数据看,美国、欧元区、日本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8%、1%、1.9%。相较而言,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4.5%,领先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从经济增长结构特征看,餐饮、出行、旅游、文化娱乐等接触型、聚集型和场景型服务性消费快速恢复,带动消费支出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4.3个百分点。

其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7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增长7.8%。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促进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为国民经济持续好转注入更强内生动力。

其三,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今年上半年,发行专项债券21721亿元,用于支持地方惠民生、补短板和强弱项,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近2万个,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5.73万亿元,同比增加2.02万亿元。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87.3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1万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其四,科技创新生机勃勃,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企业和经营主体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面对国际国内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转变,重塑和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建议从战略高度把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作为增加居民和社会财富、促进居民消费和有效需求提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加强股市等资本市场投资功能建设,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强化对机构和上市公司监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股市等资本市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发现功能;疏通资本市场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传递和反馈渠道,充分发挥股市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功能,实现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政策工具箱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红利加快释放,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研究员):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经济的政策措施,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相辅相成,政策叠加红利加快释放,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并落地显效,有效促推人民群众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今年前7个月,消费增势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0%,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5%,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1.7%,呈现乡村消费恢复快于城镇消费、线上消费恢复快于线下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快于商品消费、新型消费恢复快于传统消费的转型升级态势。

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增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还需巩固。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促消费政策,在打造消费爆款、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夯实消费增长基础。

第二,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拼经济、谋未来的重头戏,在提升投资信心、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环境、调整准入门槛上精准发力。前7个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硬投资支撑有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39.1%,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1.9%,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2%;二是新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1个百分点;三是大投资带动强劲,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1%。

也要看到,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投现在联动投未来”“投民生协同投产业”“政府投叠加企业投”仍是重要任务。下一阶段,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培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资,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吸引外商投资。

第三,最坚实的支撑是产业转型升级。各地在促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谋更好对策。总体看,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一是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前7个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电气机械和汽车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2.0%;二是高技术产业彰显韧性,“神舟”升空、大飞机首航,带动上半年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61.6%;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强链补链,上半年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0.9%、46.5%,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4.1%、58.0%。

不容忽视的是,产业转型升级仍面临技术堵点、成本卡点、效率难点。下一阶段,要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无中生有培育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求精求特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第四,最澎湃的动能是企业主体活力。在巩固企业纾困政策成效基础上,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出台《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让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民营经济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3.2万亿元的2900余个投资项目推介给民间资本。今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金融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明显提升。对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今年二季度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97.8,比一季度提高2.0个点,政策惠及面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六成以上。

部分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要着力提升预期信心,引导地方在创新探索过程中加快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常态化机制。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39911.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