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餐饮浪费的小份菜、颇受追捧的二手商店、交易火热的线上闲置交易平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断“迭代”,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正在加速“升温”,成为新的潮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较为突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去年年初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中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样看来,绿色低碳消费不仅仅是节约适度的消费理念和方式,而应当成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全民习惯”。
倡导绿色低碳消费,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环保知识普及等活动,提高全民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为了更加清洁美丽的家园,人们应当自觉做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推动者。例如,在外出就餐时杜绝食物浪费、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又如,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做到随手关灯、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和学习用品的使用等。
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循环发展,促进绿色低碳消费逐步壮大,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积极尝试。今年以来,多地组织开展绿色家电焕新、绿色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促消费重点活动,进一步推动家电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激发绿色低碳消费的更大潜能。市场监管总局则先后制定印发3批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产品目录,将19类近90种产品纳入认证范围,覆盖有机绿色食品、纺织品、塑料制品、洗涤用品、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等多种产品,助力绿色低碳消费。
为了满足新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调整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向,以推动形成新型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在绿色出行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0%。在回收再利用方面,根据某主流二手闲置交易平台2022年碳减排量数据,该平台用户参与的闲置交易,全年累计减碳超300万吨,相当于1.6万头成年鲸鱼的重量。
当前,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总而言之,要鼓励公众选择更加环保、节能、低碳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要加快制定鼓励性政策,对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还要引导企业建立多元绿色产品供给体系,不断丰富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回收的全过程实现绿色“升级”。
当然,推进绿色低碳消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能尽快形成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