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算力正在成为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整体算力水平的提升,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构筑国家竞争力的新优势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贵州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机遇,勇当“东数西算”的创新探索者。
5月25日下午,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东数西算”高端对话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多位与会专家在参加“东数西算”高端对话时表示,解决数据安全、业务体验等难点问题是“东数西算”战略稳步向前的首要基础,各方需牢筑安全之盾,强化全要素服务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指出,当下“东数西算”存在三大场景风险和三大来源风险。比如在“东数西运、西数东运”场景中,东西部之间用光纤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但光纤通信系统并非刀枪不入,而是存在光链路数据被收集、被破坏、被窃听的可能性。此外,在“东数西存”场景中,如果东数长期存储在西部,那么数据拥有者就无法对数据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一旦数据保管者失察,就会给数据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在“西算流转”场景中,算力网为实现高性能计算,往往会对计算资源进行适度调配,也容易造成数据在算力网中“到处乱扔”引发各类安全问题。
齐向东表示,“东数西算”的枢纽节点蕴含着丰富的算力和海量数据,面临漏洞和APT攻击两大安全威胁。其中漏洞是网络攻击中的王牌武器,APT是高水平的精准打击,必须严加防范。此外,算力投毒也是需要严密防守的关键点。
齐向东举例说,比如一个算力运营商存储着某个企业的数据,黑客想窃取这个企业的数据,会先租用这个算力运营商的算力,通过投资的方式直接租用服务器,成为合法用户再窃取数据。“这样的风险在攻防演习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可以直接瘫痪云基础设施,给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需要引起重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22年,8个国家算力枢纽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超60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130万标准机架。
与会专家认为,尽管“东数西算”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大型数据中心向贵州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布局,极大缓解了东西部数据算力供给失衡问题,但其实际应用效果仍然受到技术、调度、运营、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是以人口和产业为导向,网络节点和数据中心基本上是围绕着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进行部署。一年来,随着数据和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东部城市能耗指标比较紧张,电力和土地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我们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要发挥好这些优势,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隆国强说。
华为副总裁、ITC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表示,“东数西算”遇到的重要挑战,就是如何保障业务体验。受限于调度能力,当前只有对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才能部署在西部枢纽。“我们希望实现算力和网络的跨越式高效调度,这样才能提高‘东数西算’的业务体验。”马海旭说。
马海旭表示,随着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东数西算枢纽首先要考虑建设多样性的澎湃算力。西部枢纽过去是以冷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力中心”,未来将向“算力中心”演进,承载温冷业务和数据,通过算力建设带动产业升级,以算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