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海外专家解码产业链:中国仍将是全球制造枢纽

   日期:2023-04-14 08:21:28     浏览:0    评论:0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变局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出现了哪些新调整?国际社会如何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如何寻找产业链供应链“最优解”?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与会海外专家围绕这一焦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地缘政治扰动全球产业链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对85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机构相关负责人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仍抱有很强信心,但有54.6%的受访者担心逆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链被迫重组和调整。

“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可能会按照地缘政治界限分化为贸易阵营。”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说,长期以来有关经济与科技脱钩的论调已经转化为政策和行动。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流则按照友好和敌对关系被重定秩序,其效率也受到安全和安保顾虑的影响。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也指出,从历史上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来看,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进主要受技术、市场、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近年来政治因素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干预持续加大,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各国政策的驱动。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加尔德表示,当前受俄乌冲突及其更广泛的经济影响,包括能源短缺以及与俄罗斯脱钩的意愿,跨大西洋政治经济关系愈发紧密。在某些场景中,这一现象会滋生带有政治色彩的排他主义,尤其是在商品、技术领域的地缘经济对抗。

《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日益将同竞争对手、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锁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在低层次上维持全球化的运行,并以此来获得低廉的能源资源和生活必需品。对于产业链高端则设置很高的门槛和限制,甚至不惜代价强行阻断。

地缘政治导致地缘经济碎片化,并带来高昂的代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经济经过数十年一体化后,如果现在陷入严重碎片化,总体经济产出可能萎缩多达7%。如果还出现科技脱钩情况,一些国家的产出可能萎缩8%至12%。

“真正受到冲击的是那些弱势和最为脆弱的群体。”潘基文指出,发达经济体的低收入消费者将再也无法享受到价格低廉的进口商品。新兴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也可能无法受益于发达经济体的技术溢出效应。

区域化合作成为重要趋势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区域化合作成为格局调整中的重要趋势。《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受到各种冲击,但亚洲工厂自身依存度仍有增强,亚洲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对亚洲货物贸易的依存度保持稳定,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保持较高水平。

与会海外专家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实施成为重构区域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力。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问卷调查显示,47.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RCEP将带来签约国之间5%-10%的贸易增长,21.2%的受访者认为RCEP有可能带来10%-15%的贸易增长,还有11.5%的人认为贸易增长量将在15%以上。

“提高供应链产业链韧性的本质就在于建立共赢的商业合作。”美国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说,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都是以区域为核心的连接性贸易,区域化合作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全球贸易体系中,区域级别的制造枢纽越来越被看好”。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寻求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需要更具灵活性的生产格局。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前司长梁维特描述称:“过去企业的生产流程可能是‘A-B-C’式的链条,但现在可能还需要有‘D’和‘E’作为备用的生产基地,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在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一家为复杂机器生产小螺丝的工厂也能充分获益,但这样的发展路径或将变得艰难。梁维特说,“多技能合作”变得更加重要,大企业更能适应对冲风险的需求,帮助合作伙伴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要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员工培训使他们掌握多个技能,以适应世界的变化。”

跨国企业将继续投资中国

与会海外人士认为,尽管受到多重冲击和挑战,但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中国仍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分析指出,就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而言,绝大多数经济体在2017到2021年间的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上升,仅有美国和法国出现下降。

此外,中国仍保持在亚洲中间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产品中,中国有20种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全球制造枢纽。”贝哲民说,跨国企业仍将继续投资中国,以支持和服务中国的消费者。东南亚还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成为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中心。

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新发现:中国和中东的商业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简单的“石油换消费品”向高附加值生产领域拓展。比如在能源转型方面,许多中东国家希望引进中国电动车、锂电池的生产。在容易被忽略的游戏行业,一些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成立了游戏工作室。“我们还看到人才的流动,越来越多中国工程师、程序员愿意到中东工作。”

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其产品主要涵盖豪华邮轮、大型游艇等。该集团亚太区负责人费里说:“美国有3.5亿人口,有3%坐过我们的邮轮;中国是我们的第二大市场,但只有250万人乘坐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或许一二十年后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邮轮市场。”

“中国市场规模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我相信在未来中国仍然会是世界的生产中心。”在费里看来,面对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市场,更需要实现供应链的本土化。前不久他刚与上海自贸区有关负责人洽谈,希望吸引更多欧洲供应商到上海支持企业的项目。

前来参加论坛年会的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表示,金鹰集团正在加大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将在江苏、广东等地新增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紧紧围绕中国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需求,发展生产,延伸产业链。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37874.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