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议多时的港股上市新规则即将落地开闸。港交所方面昨天宣布,将于3月31日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进一步扩大香港的上市框架。这意味着,港交所将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大行业的科技企业敞开大门。
未盈利科技企业可登陆港股
早在去年10月,港交所就刊发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表示将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在港上市。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设置新渠道,吸引更多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包括无盈利、无收入的企业。
港交所将特专科技公司定义为主要从事应用于特专科技行业可接纳领域内的科学及/或技术的产品及/或服务(特专科技产品)的研发,以及其商业化及/或销售的公司。对于推出上市新规的原因,港交所明确表示,尽管港股在2018年上市改革后更为多元化,但就前沿科技公司上市而言,香港仍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内地。因此,港交所此次修改上市规则,非常清晰地瞄准了五大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历经数月征求意见后,新规将于本月底生效。港交所方面介绍,此次咨询过程中共收到90份来自广泛界别的意见,包括投资公司、专业机构、潜在上市申请人、企业融资公司等。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旋说:“我们提出的大部分建议均获得大多数回应人士支持,但也因应市场意见对原先的建议规定稍作调整,同时确保能维持我们的监管原意。”
对标科创板吸引头部企业
记者注意到,相比此前咨询建议的内容,正式落地的规则做出了一些明显调整。首先是市值方面,已商业化公司和未商业化公司分别从此前的不低于80亿港元和150亿港元,调整为不低于60亿港元和100亿港元,企业上市的市值门槛有所降低。
实际上,咨询文件刚出炉时,市场上就有很多声音认为市值门槛过高。正式标准虽有下调,但仍然不低。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从市值标准看,港交所瞄准的是特专科技行业中的一些头部企业,更像是对标上交所科创板,而非对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云集的北交所。
另外一处明显放宽的标准体现在研发开支比例方面。按照新规则,已商业化公司不低于15%的最低门槛保持不变,但咨询文件中的未商业化公司“最低门槛≥50%”,新规降低为“收益达1.5亿港元但低于2.5亿港元的未商业化公司,研发开支门槛降低至≥30%”。
科技企业拓宽上市新渠道
“这是香港股票市场发展的另一新里程。”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认为,引入新上市机制有助于创新领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资本市场,2018年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令香港发展成亚洲领先的生物科技集资市场,此次在此基础上增设特专科技章节,将支持更多公司的集资需要。
5年前,港股曾推出港交所成立25年来最大规模的上市制度改革,吸引生物科技企业和同股不同权企业赴港上市。随后,一批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小米、美团等新经济企业相继登陆港股,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面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竞争格局,各大交易所近年来都在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未来,各大交易所服务科技企业发展,将会形成既互补又竞争的新格局。董登新表示,港交所的一大优势是背靠内地,在科技创新备受重视的当下,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进一步拓宽了内地科技企业上市渠道,尤其是美股融资受挫的背景下,港股市场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港股新上市企业数量、募资总额等均有所下滑。随着港交所新一轮上市规则的改革,对科技企业上市更加包容,加上香港市场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未来更多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