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持续加征关税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外贸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成本攀升、订单骤减,让众多企业承受巨大压力。然而,困境之中,中国外贸企业正积极调整策略,寻求突围之路。探索全球新兴市场、开拓内需市场、研发新产品……外贸企业以更主动的姿态提升自身竞争力,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出口成本飙升
外贸企业探索新市场
在第五届消博会现场,外贸企业比往年多了许多。做大件家具代工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公司产品已经出口美国近20年,“现在是最难的时候”。
“一季度美国客户预订的大部分产品已经交货,还有一小部分积压在工厂。”她介绍,当美国对华产品加征的关税升至125%时,公司暂停了对美国的出口业务。
同时,一些客户强制要求中国企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厂。刘女士透露,公司输美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我们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她坦言,公司之前没有太多精力耕耘国内市场,但最近开始与国内渠道商洽谈,寻找合作机会。“住宅环境有所不同,我们也在考虑研发新的产品。”她说。
有人已经走在前头。在本届消博会首次设立的“外贸优品中华行”专区内,一家食品出口企业带来了专为国内市场开发的新品。公司负责人介绍,出口到美国的海南鲷鱼主要是整鱼片,而国内消费者喜欢更丰富的口味,为此公司开发了农家小炒鱼等新产品。他透露,4月以来,公司外贸订单骤减,未来的业务重心将向国内转移,并同步开拓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
“小额免税”取消
供应链将优化升级
除了实体外贸企业,助力中国产品走出去的跨境电商平台,也面临巨大冲击。
前不久,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令,将从5月2日起终止从中国内地和香港输美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小额包裹豁免”是一种针对低价值跨境包裹的宽容性政策,该政策对进口货品设定特定价值限额,只要不超过指定的价值或重量,则准予免征关税,美国此前设定的免税限值为800美元。
一位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分析,关税的增加会带来连锁反应,如造成空运与集装箱价格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但此次关税增加会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倒逼国内企业注重品牌建设、提升核心技术与质量,从而获得更主动的商品定价权与市场议价权,“毕竟依赖低价和免关税的商业模式是不可长期持续的”。
记者注意到,4月11日,美国市场最大的中国跨境出口B2B电商平台敦煌网向商家发出“关税护航计划”公开信,针对“商品不涨价(不包邮商品运费涨幅不超过20%或运费总价涨幅不超过20元/公斤)”商家,平台将进行全方位、强力的流量及权益倾斜,并提供专属物流支持帮扶计划。平台同时提醒商家:“关税壁垒是挑战,更是商家朋友们优化供应链、深耕品牌价值和服务的大好契机。”
新秩序形成
重塑中国商品竞争力
过去几年,一些外贸企业已率先展开新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更有韧性的发展道路。
在消博会现场,溢达集团成为众多外贸企业“取经”的对象。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2020年,因坚持使用新疆棉,溢达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以前我们为全球顶尖品牌代工,现在我们要做自己的品牌!”丢失美国市场后,溢达将更多精力用于建设自主品牌,耕耘国内市场。目前,公司已在国内12个城市开设30多家门店和线下体验中心,线上也已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并尝试直播带货,国内知名度迅速提升。
连日来,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压力,永辉、盒马等各大商超以及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都纷纷推出“出口拓内销”扶持举措。4月16日,抖音集团启动外贸优品专项扶持计划,将整合电商、生活服务等业务资源,通过开设入驻绿色通道、专项流量扶持、佣金减免降费、免息贷款助力周转等措施,帮助外贸商家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国内市场。
“中国产业链的完整和韧性并非建立在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秩序上,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来建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马增荣分析,尽管关税的调整在美国的局部市场会产生影响,但除了美国市场,还有全球更多市场,中国市场也足够大。他认为,随着企业拓展新市场、优化调整供应链,新秩序的形成,反而会让中国商品形成更稳定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