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以后,深交所有个重大变化,即未盈利企业终于能向创业板申报IPO了。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从机构到投资者,对于申报创业板IPO的未盈利企业中能够出现腾讯一类的大企业充满了期待。
“未盈利”行业聚焦
芯片和药业两大行业
2月17日,深交所在最新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首次明确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标准正式实施。针对其范围,深交所指出,属于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这类企业的上市条件,深交所启用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上市标准。
所谓的“未盈利”企业,并非单纯指“报告期内”亏损的企业,而指的是公司成立后,截止到申报之前,仍然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创业板此次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
针对上述两条上市红线,有市场分析认为,对于成立后就没有赚过钱的企业,其上市前最后一轮对外融资,估值仍然可以高达40亿到50亿之间,显然是“独角兽型”的企业,并非普通企业。营收不低于3亿元,实际上是对“未盈利”企业跑通商业模式的要求。“未盈利”行业大概率仍然聚焦在芯片和药业这两大行业。换句话说,下一波可能出现的大企业,即未来的“腾讯”很可能出现在芯片和制药两大主流赛道。
生物医药成为
IPO新主力
针对未盈利企业的IPO融资,已成为近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生物医药企业更是融资的一大主力。自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到香港主板上市,已有超过50家生物科技企业亮相资本市场。
2020年1月,泽璟制药正式登陆科创板,A股迎来了首家未盈利企业。截至2022年末,科创板共有45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其中2022年上市的公司就有19家,数量同比翻倍,其中18家为医药制造业企业。
市场分析认为,自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首次开始允许“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申报上市,意义重大。
为什么未盈利企业中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的融资需求特别强烈呢?华南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生物医药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而创新药领域往往具有“前期投入大但收入少”的特点,是研发密集型、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的产业。股权融资就是这类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针对未盈利企业对IPO融资的强烈需求,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武彦生认为,“企业在尚未盈利的阶段,往往最需要注入资本进行技术突破、商业落地、市场推广。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的优势,恰恰在于利用好资本对风险偏好的多样性。”
基金式投资组合
可能押中未来的“腾讯”
针对创业板注册制前后所发生的大变化,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式,如何找出哪家公司是未来的“腾讯”?
首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产业和行业。
其次,投资者要从公司基本面出发,不看利润看业务,专业人士建议,要研究公司的业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不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是不是具有强大的进入壁垒。
如果一家创业板公司能够满足这些关键点的一部分,投资者就可以视其为一个有概率成为下一个腾讯的股票,当投资者从所有创业板公司中找出符合条件的一批股票后,把资金进行平均分散投资,哪怕是每只股票买入100股,这个基金式的投资组合可能就会押中未来的腾讯。
第三,要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有资深股民表示,创业板的跌停板制度是20cm,从极端角度看,意味着一个地天板或者天地板的损失和收益都是40%,如果没有对行业与公司的深入研究与跟踪,投资者也是难以长期持有的。
文/本报记者刘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