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办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对外释放中国金融行业重要信号。在22日的平行论坛“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中,多名国内外知名嘉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新发展”。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从原来以美元为单一储备货币向多元化转变。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专家观点称,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是多元储备货币体系,而不是单一货币占主导地位。
论坛上,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致辞中表示,2009年7月6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收到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款项,标志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起步。13年后,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功能已经稳步增强,作为投资、储备与计价货币的功能正逐渐显现。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今年5月,人民币在SDR权重从此前的10.92%上升至12.3%。多位专家在发言中提到这组数据,并表示人民币权重的逐渐提升,代表着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提升。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发言中表示,受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人民币正在国际金融市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49.4%,创历史新高。另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4.3%扩大到今年的7%,排名从第八位上升到第五位,是市场份额增长最大的币种。
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和外汇交易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今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以后,中国与RCEP成员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区域内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打开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空间。刘金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中国大陆以外的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0家人民币清算行,其中有7家是在RCEP成员国”。
在全球通货膨胀、货币紧缩、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与会专家就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人民币角色进行探讨。“在我们全球60个重要的市场当中,中国是最为关键的市场之一”,明讯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罗伯特·塔贝特发言称,“目前,我们有超过700亿欧元的资产是以人民币计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在国际社会中提升影响力,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地采用人民币结算。国家电投集团财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立红认为,绿色能源可以作为突破口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境外投资带动国内优势产能输出,比如今年我们正在推进的沙特阿拉伯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穆裕格提醒,要想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就需要有金融工具来对冲人民币面临的一些货币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在夯实基础、快速扩容阶段。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既欢迎国际资本“引进来”,也要让国内资本“走出去”,以此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董登新提醒,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必须跟国家的实力相匹配,“这个过程我们不会跑得太快,一方面是要让各国接受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完善宏观监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基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