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重要枢纽。昨天,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主论坛上,各方嘉宾就加强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系、结构和制度建设,展开热议。
科创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高质量的“硬科技”企业群体稳步壮大,由企业主导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积极性逐渐激发……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科创板可以说是最生动的实践。截至目前,科创板已上市486家科创企业,IPO融资额超7300亿元。
“科创板日益成为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纽带。”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在论坛上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是科创板专注服务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板引导市场资源向这些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促进了创新资本的形成。
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方面,科创板支持了一批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并形成产业集群。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目前已汇聚中芯国际、沪硅产业、龙芯中科等80家企业,占A股同行业公司约六成,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下游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全产业链。此外,生物医药领域上市107家,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和集聚地。
资本架起产学研合作桥梁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助力,以科技创新吸引资本,资本推动产业,产业进一步催生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解江冰在论坛中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作为一名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解江冰曾在大学、研究院和企业从事科研工作十余年。2010年,他创办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十年时间登陆科创板。一路走来,他深深感受到,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资本是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在他看来,过去成果转化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一方面广大的民营企业缺乏人才、创新技术,亟待转型升级,而另一方面大量科研成果停留在高校、科研院所。但近年来,这种局面大有改观。他认为,这既得益于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是因为资本的助力,打通了科研创新与企业创新的通道。
“如果没有科创板,我们公司IPO进程可能还会延迟一至两年。”他表示,公司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即使是在疫情影响下,企业业务仍高速增长,通过募集资金投入研发,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试点认股权综合服务助推科创
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作为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载体,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截至今年二季度,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累计投资于未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项目超过18万个,形成股权资本超10万亿元。互联网、机械制造、医药生物、半导体等产业成为投资重点。
“但科技创新需要更多元及大规模的金融资源、特别是债务性融资工具支持。”中国证监会市场二部主任王建平在演讲中表示,为更好赋能私募投后企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近日中国证监会同意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旨在通过这类股债混合融资工具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
所谓认股权,可以理解为资金提供方为企业提供授信融资的同时,企业以融资额的一定比例授予认股权,资金提供方以未来行权收益抵补资金风险。近年来,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私募基金、担保公司等对认股权相关的债务产品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有力支持了大量科创企业发展。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认股权能够有效动员各方力量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王建平表示,证监会同意在北京启动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依托北京股交中心建设集认股权确权存证、登记托管、估值转让、行权注销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服务科创企业的模式创新,促进股权、债权等融资工具的结合。这将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