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有关部门向记者介绍,在中国,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在能源转型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并致力于将BMWiFACTORY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基地的生产、物流、供应链、业务运营等各个环节。今年6月开业的里达工厂项目充分贯彻BMWiFACTORY理念,以150亿元总投资创下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
“能源优化利用与循环经济”为理念的宝马,成为中国工业生产向绿而行的典型。在这样的追求中,随着新一轮绿色生产规则的建立,全领域的绿色发展格局终将形成,从而推动ESG从可以量化评价的环境入手,进而带动社会和治理的全面发展。
绿色金融逐渐挖出ESG价值
事实上,我国工业向绿而行的奋进,也是绿色金融渐渐发力的过程。
从2008年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后,兴业银行充分借鉴赤道原则这一国际通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框架及
其整套方法、工具,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把对于社会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应对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模式融入业务管理体系,逐步构建适合经营转型和创新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走上了一条“从绿到金”的兴业特色之路。
兴业银行有关方面表示,2015年,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纳入集团战略核心业务;2016年,进一步明确“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的目标;2017年,制定文件,进一步明确集团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定位、目标、措施;2021年,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绿色银行”名片,同年制定了绿色金融业务五年发展规划,计划“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翻一番,到2025年末,集团绿色金融全口径融资余额不低于2万亿元;2022年1月,兴业银行以全集团“全绿”转型为目标,推动部门架构改革调整,组建新的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
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共对1909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项目共计1236笔,所涉项目总投资为48305.72亿元;兴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达1.57万亿元,其中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碳减排贷款余额分别为1139亿元、264亿元,形成了显著的碳减排效益;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764.20亿元,较年初增长25.99%;涉农贷款余额5600.77亿元,较年初增长20.10%。
事实上,当前各类金融机构都将绿色金融纳入重要的业务体系,按照绿色低碳的方向,开始有序发展。
智研咨询相关研究表明:2018年以来,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1%,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就达到18.07万亿元。2021年,境内主体共发行绿色债券628只,发行规模达到6040.91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约为2020年的3倍。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ESG是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抓手,同时也是投资领域找到超额收益的叠加标准。ESG以兼容行业特性考量和颗粒度评估需求特点,可有效评估和跟踪新旧动能转换下的减排降碳关键产业,并优化金融助力产业低碳转型的路径。金融机构深入践行ESG理念,以ESG框架开展投融资活动,形成以资本倾斜引导和支柱的高碳产业绿色转型的金融服务新模式,有助于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此外,ESG投融资已在国际资本市场有广泛的领先实践,ESG绩效与企业股票收益、财务绩效、市场风险以及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一定实证。金融机构积极推进ESG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可推动实现风险‘向质量转移’,提升机构收益的同时提高投资者及利益相关方信任度,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王遥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评价体系有效推动ESG发展
从强调环境影响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ESG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6年时间,我国已经逐步找到一条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ESG中国化发展之路,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也随之建立。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经国务院同意,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同时强调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
2018年,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确立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2021年12月,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今年8月,九部委联合公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确定了第一批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政策体系的建立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保障。
王遥表示,当前中国ESG信息披露还缺乏规范性和专门的引导,企业发布ESG报告基本是自愿性的。在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制定印发《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国资委的相关举措,明确了中央企业未来的工作方向,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ESG治理体系提供了目标和指引,也为推动我国ESG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ESG评级开始兴起。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沈双波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海外,我国ESG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仍不明确,企业披露信息的意愿和质量有所欠缺,目前ESG相关数据仍需要完善和积累;ESG评级标准尚不统一,且评级方法透明度较低,评级机构往往将评级方法认定为商业机密,对外公布的内容相对有限;各个机构之间的评级相关性较低。”
沈双波表示,虽然我国ESG评级目前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但接下来ESG评价会经历一个规范的、约束性的发展过程,除了数据要有规范的标准之外,对评价机构也会有一个梳理和规范的过程。作为ESG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ESG评级不断地思辨、吸收、更新,对推动生态圈的其他组成部分的ESG实践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评级机构成为连接企业和ESG投资者的桥梁,在投资者层面提供ESG数据、方法和评价结果,是ESG有效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在企业层面,与投资者共同组成市场力量,通过市场手段倒逼企业提升其ESG管理水平,助力绿色转型,共同实现双碳目标;在监管机构层面,评级机构也会通过大量的市场实践为监管机构的政策出台提供建议、深化细节,成为政策出台前的探路者。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层面做出了很好的实践。企业想要充分利用ESG需要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未来发展储备动能。企业关注自己ESG水平的提升以及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更加获得长期价值投资者的青睐,融资的时候也能够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多资金支持。ESG在中国的主流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但依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未来国内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者均会越来越重视ESG信息,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王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