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近年来中国创新并重点培育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自2013年在浙江义乌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下简称试点)以来,经过多年发展,试点单位已达39家,覆盖东、中、西部21个省区市。各地方、各部门积极推动市场采购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持续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形成较为完整、协调性强的管理体系,配套简化申报、增值税免征不退等支持政策,具有准入门槛低、申报手续简便、通关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外汇管理灵活等优势,有力提升了小商品出口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小生意”提供了对接国际市场的“大通道”。许多原本不具备外贸业务能力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外贸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被激发。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市场采购贸易仍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适应国内专业商品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而建立的,39个试点市场主要是较为成熟的地区小商品市场,包括商品的集中生产地、集散地和边贸市场,多数试点市场在获批之前以内贸为主,是区域或行业内的龙头市场。试点在为本地商品出口提供便捷通道的同时,也吸引周边地区商品、产业等资源向本地集中,使市场周边商圈更繁荣,出口集聚效应更显著,从而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竞争力。
近年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融合发展,助力传统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例如,江苏常熟探索全国通关一体化与多点仓储相结合,推出免税出口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外贸商户注册、市场采购备案、组货拼箱、跨境物流、报检通关、收汇结汇、免税申报等一站式出口服务,解决了碎片化贸易的监管难题,目前已在云南瑞丽、广西凭祥等试点地区推广。山东临沂、江苏海门等地探索开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拼箱转关运输,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实质性融合。四川成都、江苏徐州等地采用“市场采购+中欧班列”模式助力小商品走出国门,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国际运输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开辟出口新通道。
下一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应坚持创新驱动,实现规范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中国外贸保稳提质和创新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试点单位应立足自身优势,鼓励当地特色品牌和优势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各试点地区和主管单位应盯紧试点市场政策末端落实,进一步优化政策框架,提升出口流程、货值核算、监管方式等方面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大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引导从事内贸业务的市场经营主体向内外贸易结合转型,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参与试点;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市场采购与新业态融合发展,形成制度和政策创新示范,加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激发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更大活力。
毋庸置疑,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虽仍处于试点阶段,但有理由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其未来发展必然会由“点”及“面”,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推广复制的条件,最终在培育贸易强国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