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对国企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十年间,改革蹚新路,敢闯天地宽。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布局结构优化效果显著,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涌现出一批实力卓越、活力充沛的“新国企”。为全方位展现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跨越”系列主题报道,邀您一同走进大国“顶梁柱”,看国有企业如何肩负使命筑根基,奋楫争先谱新篇。
央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 从新疆天山北麓的昌吉至安徽芜湖旁的古泉,一条电力线路贯穿其中;从三峡到白鹤滩,一座座巨型水电站拔地而起;从全球首个“三百”火电工程到各项输变电工程,多项世界电力“第一”由中国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能源基础设施的支撑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过去十年能源生产以年均约2.4%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十年来,肩负能源保障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使命,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为代表的能源建设企业潜心钻研新技术、扎实铸造能源工程,将一个个能源发展目标变为现实。
创新不止 尽展“风光”
——以技术革新领航能源建设革命
在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张北县,绿色的草原上,一排排高高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和闪闪发光的蓝色光伏板交相辉映。
这是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的一角。面对风能、太阳能发电不稳定、不可控这一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共性问题,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以技术创新实现了“驭能有方”。通过在世界上首创风光储联合发电控制运行方式和调度模式,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为有效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进行了突破性尝试,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已投产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能建华北院设计完成。通过自主攻关、联合创新,华北院首创了风光储输联合发电全景检测与综合控制系统,研发出了“风、光、储、风+光、风+储、光+储、风+光+储”7种形态,实现了风储、光储和风光储联合的智能优化和平滑切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全球能源形势日渐严峻的今天,能源技术的迭代关系着能源供给的稳定与经济运转效率。通过夜以继日的技术钻研,一大批能源创新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快速落地。
在江苏金坛,中国能建深入储能技术“前沿中的前沿”,参建了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这一项目首次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电能转换效率达60%以上,可实现全过程无燃烧、无排放。
在广东海丰电厂,亚洲首个多技术开放的国际碳捕集测试平台——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诞生。该平台兼具胺法、膜法两种主流捕集系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和不同碳捕集技术提供测试服务,以及后续碳捕集产业链研究,促进CCUS技术的持续健康开发利用。
在安徽绩溪,中国能建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内首创高空风能项目——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正在全力推进。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对高空风能发电技术的首次工程化实践,是高空风能发电技术产业化的“试验田”,为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技术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精神不止步,突破者总能捕捉新的方向。“纵观历史,能量、信息与生态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程度的三大主线,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三者共同决定国家与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度。”中国能建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前,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化转型是中国能建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升维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主力军、排头兵,中国能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遵循能量、信息与生态“三大主线”,全面融入绿色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全力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数字化、绿色化“两化”转型发展模式。
承往启新 赋能“双碳”
——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同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中央企业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时强调,中国将“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达峰,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努力作出积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为中国能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中国能建在能源电力领域主要聚焦两大发展方向——传统能源电力的优化发展、一体化发展和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的快速发展。
在当前阶段,如何平衡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发展,是中国能建的一道必答题。中国能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在传统能源领域,中国能建将持续巩固传统电力领域优势,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加强传统电力领域全产业链,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前端优势,择优开展境外水电项目投资。
在新兴能源领域,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全力搭建新能源发展平台,打造一流的能源一体化方案解决商。一方面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大力发展投建营一体化,在大型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传统集中式风电和光伏、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细分方向全面发力。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新兴业务,大力进军储能产业,布局储能全产业链;加大抽水蓄能业务布局力度,参与抽水蓄能项目投建营和工程总承包;积极发展新型储能业务,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投资规模化发展,抢占工程业务市场;积极推进氢能业务,全面介入氢能完整产业链,培育核心优势和能力。
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能建结合自身优势特点,紧紧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这个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命题深入思考。例如,中国能建西北院积极践行“3060”“双碳”目标,持续加大技术攻关,不断积累项目经验,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深耕海内外市场,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建成了多座创世界纪录的光热电站,推动了我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进步。
2022年6月23日,中国能建西北院中标华能陇东基地150万吨/年先进低能耗碳捕集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集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碳捕集工程——国华锦界电厂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工程所捕集二氧化碳规模的十倍。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燃烧后化学吸收法捕集工艺路线,二氧化碳捕集率不低于90%,成品纯度不低于99.5%,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将全部用于驱油与封存。本工程计划投产时间为2023年12月。工程的建设将加快电力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建立高质量、低排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贡献能建力量。
推进“双碳”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发动行业、企业、科研和民众等各界力量共同承担、共同参与。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称,中国能建坚持系统观念,依托全领域全要素一体化集成优势,探索能源电力行业“三个一体化”发展路径,主张打造实现“双碳”目标的命运共同体。
蜚声中外 行以致远
——“走出去”为世界能源建设添活力
随着我国一些大型水电工程的逐渐完工,“走出去”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能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能源电力行业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
宋海良介绍,2011年9月以来,中国能建瞄准国际市场,大力实施和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国际化经营稳步发展,国际化经营指数不断提升,国际业务签约年增长率达到20%。
2017年5月15日,巴基斯坦穆扎法格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和北方建投东电一公司组成联合体签订电站EPC合同,标志着中国能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火电高端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
2018年3月27日,越南海阳燃煤电厂BOT项目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组建了“资本运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多方参与联合体,实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实体企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2021年9月29日,中国能建成立国际集团,坚持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始终坚定不移“走出去”,系统构建“一体两翼”的海外优先发展体系。
2022年,在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中国能建在海外市场连签7单,涉及风电、光伏、工业园区、矿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合同总金额约合人民币135亿元。其中,根据EPC框架协议,越南昆嵩陆上风电项目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国际公司和广西院组成联合体共同实施。项目位于越南昆嵩省东北部山区,一期工程装机规模500兆瓦,主要布机区域山脊呈东西走向,场址属于山地风电场,工程内容包括项目设计、施工、采购和试运行等工作。
“十三五”期间,中国能建国际业务新签合同额超过7000亿元,完成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在建合同额近4000亿元,完成投资决策近600亿元,形成境外资产近300亿元。2021年,其国际业务新签合同额超过2100亿元,签约项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完成营业收入452亿元……
展望未来,“走出去”仍将是中国电力企业的重要发力方向。中国能建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能建将全力践行央企使命,始终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作为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中国能建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科学谋划和制定“十四五”国际业务发展规划,有序引领公司12大业务和全产业链“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具体而言,中国能建将在发挥电力规划专业优势、提供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同时,紧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稳健开展新兴市场领域投资,以投资驱动业务增长;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的合作,增强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合作体系。
立足新起点,面迎新机遇,迈向新高度。中国能建称,将继续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积极参与构建国际业务发展新格局,不断开展更加积极有为的国际合作,与全球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伙伴一道,持续夯实共赢根基,全面厚植合作情谊,携手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