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记者 刘美君)4月2日,“藤蔓计划”品牌建设与国际新质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吸引来自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留学生等150余位嘉宾参会,共同擘画“藤蔓计划”的发展与未来蓝图。
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段艳红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不断深化国际交往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藤蔓计划”作为北京市“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品牌项目,通过搭建国际留学生与企业的桥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科技、经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她表示,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支持“藤蔓计划”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新华社原副社长严文斌在主旨演讲中,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创新与发展。他表示,中国通过创新解锁发展困局,创造中老铁路、非洲数字高速公路等诸多奇迹,推动全球化内核的重构。严文斌强调,“藤蔓计划”培育的是文明的转译者,构建“人才—产业—文化”的三维生态,为国际新质人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
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张晓东在分享中,详细介绍“藤蔓计划”的实践与体会。他表示,“藤蔓计划”旨在服务中国科技企业“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校、企业、政府的紧密合作,为国际留学生创造丰富的实习与就业机会,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国技术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实施8年来,该计划已为90余个共建国家的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超过10000名国际留学生参与其中,帮助1200余名国际留学生获得宝贵实习机会,吸引300余名留学生扎根中国发展。未来,“藤蔓计划”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深耕,赋予更实的内涵,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范式,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提升“一带一路”软实力。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表示,科技合作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支柱,近期两国将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纳入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他称赞“藤蔓计划”为留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巴科技合作注入新活力。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外嘉宾围绕“藤蔓计划”产学研融合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主持对话。嘉宾们一致认为,“藤蔓计划”历经8年发展,通过产学研的有机融合,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创新动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推动“藤蔓计划”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知名品牌。
此次会议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进一步明确“藤蔓计划”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使命。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继续支持与参与“藤蔓计划”,携手共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