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韩国发现首例电子烟病例! 禁止零售商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日期:2019-10-24 21:06: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发吧网    浏览:10    评论:0    
核心提示:继美国发生电子烟致死病例后,日前,韩国发现首例因使用液态电子烟而引发肺部疾病的疑似病例。14日,韩国疾病管理本部接到首例疑
   继美国发生电子烟致死病例后,日前,韩国发现首例因使用液态电子烟而引发肺部疾病的疑似病例。

14日,韩国疾病管理本部接到首例疑似使用液态电子烟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疾病的病例。该患者此前一直抽卷烟,最近6个月期间持续使用了液态电子烟。目前该患者病情已有好转。

在美国发生电子烟致死案例后,韩国政府上个月起劝告国内消费者不要使用液态电子烟,并向一线工作人员发放了疑似病例指南。

另外,韩国已成立由医学专家组成的专门调查小组,研究液态电子烟的使用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韩国首尔市民:看了新闻后,我也不会使用液态电子烟了,本来抽烟已经对身体不好了,现在来看液态电子烟对身体更不好。

韩国政府今年发布了包括管控电子烟销售在内的综合禁烟政策,一方面遏制烟草公司的市场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规定今后电子烟具的机身印刷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性图片和文字,同时禁止零售商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等。

这些政策将通过韩国相关法律的修订程序,预计从明年起正式实施。韩国专家指出,由于电子烟面世仅有十几年的时间,长期使用会带来什么问题也无从考证,因此需慎重使用。

无科技含量,但有毒物质含量高

电子发生、口味自调、清洁环保、使用方便。说到电子烟的这些吸睛标签,中国环境行为法学会高级工程师张志刚这样评价:“一般来讲,电子烟会在产品性能和配料上突出科技含量高、新潮时尚,其实,电子烟的配料无非就是尼古丁、水、香料、丙二醇、丙三醇,至于原理就更简单了,仅仅就是一种电子蒸发,毫无科技含量可言。”

张志刚所做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由电子烟复吸传统香烟的人,基本都是因为电子烟不能过烟瘾,而真正吸用电子烟上瘾的人都是年轻人,多数没有吸过传统香烟。吸用电子烟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往往没有真正的烟瘾,更多的是在追赶时尚。调查结论进一步表明,吸用电子烟只是养成了另一种有害的习惯。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一些电子烟气溶胶中的某些金属(包括铅、铬和镍)及甲醛的浓度等于或高于传统卷烟中的浓度,其中还包括某些金属颗粒,比如镍、铬、铅,甚至比传统卷烟产生的二手烟的含量还要高。此外,电子烟还会产生一些传统卷烟烟气中没有的有毒物质,如乙二醛,该物质易燃,有毒,具刺激性,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随着消费者的理智回归和社会评价的不断客观化、公正化,电子烟遭受质疑是必然,这也是其产品本身特点决定的。”张志刚说。

监管速度慢于市场膨胀,须加紧

即使是已经对电子烟进行立法监管的美国、日本、印度,其监管措施也远远晚于电子烟市场的兴起,因为这种兴起速度快得惊人。2018年,美国电子烟制造商JUUL为员工发放20亿美元年终福利。同年,我国电子烟销售额接近50亿元,生产企业近4000家。少监管和高利润,是电子烟市场十多年来迅速膨胀的两大助推剂。在这期间,全球18岁以下的群体,成为了全新的烟民群体。

10月1日深圳新版《控烟条例》的实施,无疑为我国正式启动电子烟市场监督和产品监管开了个好头。

管控电子烟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谁?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胡清源说:是青年人。对于电子烟管控不彻底、不到位,最大的危害就是让18岁左右的年轻人误认为电子烟不是烟。胡清源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胡清源呼吁,随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电子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禁止,我国对于电子烟的相关政策、规定,也应该尽快出台。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目前国内对电子烟监管最明确的信号在今年7月底,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电子烟监管的研究。根据电子烟产业界的预测,电子烟的立法最快可能于10月落地。”胡清源说。

胡清源认为,针对电子烟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对我国的禁烟限烟甚为必要,这不仅是出于对我国民众的健康考虑,更是对我国今后限烟禁烟的战略思考。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16398.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