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治理App超范围收集信息、强制收集信息、过度索权

   日期:2019-09-21 10:57:30     来源:新华网    浏览:7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治理App超范围收集信息、强制收集信息、过度索权
    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成立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

记者从正在举办的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获悉,截至目前,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已经评估近600款用户量大、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App,并向其中问题严重的200余款App运营者告知评估结果,建议其及时整改,整改问题达800余个。

中央网信办网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相关文件标准,加大治理力度,不断提升App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App普遍违法违规过度索权,理财贷款类是重灾区

中央网信办网安局副局长杨春艳表示,在App专项治理方面,已研究制定一系列App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技术指导文件和政策文件,开发了举报平台,建立专门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举报渠道“App个人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收到9000余条举报信息。

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告诉记者,他们对包括餐饮外卖、地图导航、网上购物、金融借贷、即时通讯、社区社交等近20大类共计100个App进行用户信息收集情况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很多App都存在强制超范围索要权限的情况,平均每个App申请收集个人信息相关权限数有10项,而用户不同意开启则无法安装或运行的权限数平均为3项。

据统计,我国境内应用商店数量超过200家,上架应用近500万款。这些App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却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斗”,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包括手机号、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等在内的关键个人隐私信息存在外泄隐患。在App面前网民几乎是透明的。

其中,理财贷款类App成重灾区,多款理财贷款类App被“点名”。甚至一些个人信息被App收集过来之后,成为“套路贷”公司开发业务、催收贷款的工具。

公安部相关专家介绍,某网络贷款App开发公司为多家“套路贷”公司提供App开发集成服务,并开设公司,采用技术手段在网上扒取用户的通话详单、充值记录、消费记录,用以判断受害人消费能力和家庭准确住址。

用户隐私成一些人生财“富矿”,指纹、人脸等信息无法更改风险高

日前发布的《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37.4%的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58.75%的公众网民表示曾遇到个人信息侵犯。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背后,是强烈的商业驱动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专家说,数据本身就是财富。App后台运营商大都是互联网公司,其用户日活量背后带来的海量用户信息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方面——掌握越多的用户个人信息,App就越值钱。

用户隐私成为一些人借以生财的“富矿”。比如,商家对收集来的用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画出用户画像,再进行精准网络营销,就可给每个用户推荐特定新闻、购物和服务信息。还有一些公司,或者被动地被网络黑客攻击后泄露信息,或者主动地将用户信息加工后转卖,成为推销电话或短信、诈骗电话、垃圾邮件的“工作对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用户隐私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泄露成为新风险点。

不久前,一款名叫“ZAO”的换脸手机App走红,用户协议上提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肖像在内的个人信息被收集,还可能被其他企业使用。

专家表示,指纹、虹膜、人脸、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是比身份证号码、手机号更重要的个人隐私。“密码丢了可以换,但生物信息不可再生。比如你的指纹、人脸信息泄露了,不可能再换一双手、一张脸吧。”相关专家说。

生物识别信息无法更改,一旦泄露,个人可能终身暴露在被攻击和骚扰的风险中。奇安信集团副总裁何新飞说,微信验证可以用声音验证,如通过录音获取用户声纹,就可轻松打开微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专家说,获取虹膜信息,可用来针对特定人士,攻破其使用的高级安全防护装置。

App专项治理强调技术手段与行政监管并重,用户需提高安全意识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背后,是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尚不完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李建瓴认为,个人信息保护虽已写入网络安全法,但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杨春艳表示,目前App专项治理工作还在加紧推进,将继续完善相关文件标准,加大治理力度,不断提升App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App专项治理工作应做到技术手段与行政监管并重。“好的技术手段需要依托行政监管落地,行政措施也需要技术手段来做支撑。”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说。

李建瓴建议,尽快推进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为个人信息提供系统性、体系化的保护。

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用户也有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专家建议,用户要选择正规渠道下载App,并重视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及时关闭不必要的App权限。各应用商店也应认真履行平台审核责任,共同保护好个人信息。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14564.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