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索尼  直播  智能手机  全额罚息  奥迪、  小霸王  网约车  新零售  世界杯  短视频 

开学“诈骗季” 同学需警惕

   日期:2019-09-02 08:36: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5    评论:0    
核心提示:开学“诈骗季” 同学需警惕
     “我命令你立刻把钱退回来!这是她上学的钱,不然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找出来!”最近一则民警帮学生追讨欺诈嫌疑人的小视频广为流传。据报道,该学生轻信了假Q币充值活动,上圈套8900多元,幸而及时报案挽回了损失。

这种状况并非个案。8月初,中国青年报社联合支付宝发布调查报告称,近七成大学生曾遭遇骗子,四成学校欺诈发作在入学季前、后一个月。

又是一年开学季,“防骗”再次成为学校集体关切的论题。那么学校欺诈是如何发作的?骗子又有什么新招数?同学、家长、教师等该如何智斗骗子?

电信欺诈花样翻新 防不胜防更要防

从方法上看,电信欺诈可谓最为灵活的欺诈方法之一,其详细内在“日新月异”,不断挑战着同学们的智商、情商和日子知识。

“一个电话打过来问我是不是最近身份证丢了。说有人拿我的身份证办了卡,欠了许多钱,让我出钱去打官司。”北京的刘毅(化名)大一刚开学时接到了这样的电话。他之前确实丢过身份证,就相信了骗子,并且给了对方家庭住址,“对方说假如这件事办不好会影响我的档案记录,还特意嘱咐我不要奉告他人。”刘毅躲在房间里悄悄跟骗子打电话,不敢奉告屋外的姥姥、姥爷。

“其时姥姥、姥爷看我一直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打电话,觉得不对劲,就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姥爷就把电话抢过去,把那人骂了一顿。那天,我跟骗子耗了一个多小时,差点就上圈套了。”刘毅觉得十分懊恼。

现在回想起来,他剖析,假如生疏电话谈到钱,一定要跟家人讲,千万不能自己一个人和对方周旋,像“不能奉告他人,只能你自己知道”这种话,都是想隔离、孤立受害者,这样行骗就会更简单。

但是这种开门见山的骗钱方法已经为太多人所熟知,近年来,依托短信、电话、电子邮件、QQ及微信等渠道展开的欺诈方法快速迭代。

上一年9月,西北地区某高校的刘欣欣(化名)在班级入学集会前,收到了一条新同学发来的“集会邀请函”QQ信息。

“其时我有一丝犹豫,心想这是不是假的,由于此前点开老友发来的链接成果被欺诈的工作许多,但又一想可能是这位同学为集会特意做的邀请函,错不了,我就打开了。”

链接打开之后,页面是红色的贺卡,“做的还有鼻子有眼儿的”。刘欣欣点了一下,页面突然跳转到黄色视频网站,吓得她急忙关掉了。

“许多同学都说收到了这样的‘邀请函’,我才起了疑心,急忙去修改了自己的QQ密码。”此后刘欣欣一直忐忑不安,忧虑病毒侵略,盗取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宝等信息。

失败乃成功之母。当同学们对各种网络链接越来越警觉之后,骗子的工作做得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了。

比如,某高校的同学们上学期就收到了一条特别“走心”的欺诈短信:“××同学,你好!经近期本学院领导随机查看讲堂监控视频,发现你多次呈现讲堂使用手机、交头接耳影响讲堂秩序现象。为了建造一流学院,我院已将你上课期间无故使用手机视为违规违纪现象,请你于本周六(4·27)下午6:00前到教务处报到学习《学生手册》。请必须按时前往,不然将给予正告以及全院通报批评处分。收到请回复。”

校方发现后立即告诉同学们提防该欺诈短信,并提示我们好好听课,“身正不怕影子斜”。

该校的一位受访同学哭笑不得地表明:“这真是利诱行为大比拼。”

“馅饼”“横事”都砸中我?冷静剖析别忙操作

从欺诈的思路上看,“天上掉馅饼”和“飞来横事”式圈套都很常见。

今年7月,教育部全国学生赞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经过媒体提示广大学生,开学前有的欺诈分子会冒充赞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日子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无论是哪个赞助项目,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奉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一定要进步警觉。”该负责人特别强调同学们要“头脑清醒”,“一定要理解不存在只要你知道、他人不知道的‘发财秘诀’”。

而除了需求警觉“馅饼”,还需求警觉“横事”。

长沙市某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就帮一名学生处理过相关案件。这名学生收到一则短信,说她涉嫌一起刑事犯罪,“短信上说‘相关申请资料(申请表、账单、证明资料、起诉状、应诉告诉书、举证告诉书、送达回证、传票)8月1日正式提交××人民法院’,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条例,诱导我回电咨询”。

“看到这样的内容,当事人觉得害怕在所难免。”王律师帮她剖析了短信的号码归属、措辞等细节:“一瞬间说涉嫌阻碍公事,一瞬间说涉嫌窝藏包庇,一瞬间又说涉嫌欺诈金融机构。短信逻辑混乱,可信度很低。”

王律师表明,大学生,尤其是大一重生,刚到一个生疏的环境,遇到突发问题确实会手足无措。

首先应冷静剖析自己最近是否有触及这方面的工作,假如想不起来,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此外,见到这种私人号码或许来历不明的电话时,应进步警觉。再者,收到欺诈短信或接到欺诈电话,尤其是要求付款的信息后,切记不要盲目依照短信上面所说的过程去操作,应该找教师、辅导员、家长或许其他同学一起商议。

步入大学校门之前,许多家长都会提示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开学“欺诈季”,正是同学们实践这句话的时候了。 
 
打赏
免责声明: 本条信息网址: https://www.zhunfafa.com/news/show-14117.html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和互联网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网站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